农闲不再闲 多渠道多赚钱
发布时间:2015/01/09 现代农业 浏览次数:579
眼下又是农闲时节,以前到了这时候,农民们都会选择扎堆儿闲聊、蹲墙头晒太阳、四处溜达,再不就是三五个人凑在一起打牌搓麻将,来消磨这段漫长的农闲时光。如今,农闲可不再闲了。
随着全民创业意识的提高,农民求知、求富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农闲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农村建起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老年人活动中心、休闲小广场等设施,成为农民日常和农闲季节的好去处,营造出热爱学习、健康向上的生活氛围。不仅如此,很多农民还研究出了利用农闲时间发家致富的好办法。
农闲都能做些啥?
加工型
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加工建筑材料如开山采石、烧白灰;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如木工、瓦工、石匠、装潢等)去打零工;办传统小作坊,如酿酒、熬糖、做豆腐、做皮蛋或咸蛋、加工粉条、山野菜和家庭面食等;或从事刺绣、编织等。
农闲时,老人和妇女可加工制作花篮、玉米皮坐垫、椅垫、麦秸帽子、剪纸、做鞋垫、缝布老虎、做布鞋工艺品,产品小,其赚头不小。东海县农民充分发掘传统的柳编手艺,利用当地竹木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农闲时间加工筐子、篮子等生活用品和工艺品赚钱,每天可收入五十多元。除此之外,玉米皮、麦秸等原料制成的的包包、坐垫、靠垫等也广受欢迎。据了解,农民在冬天农闲的时候靠草编也能挣到3000至4000元。
另外,如豆制品加工、花生(仁)加工、红薯小吃加工、辣椒食品加工等,都是农民朋友农闲时就地取材的小本致富项目。
动力型
以家用的人力车或农用机动车为工具,为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或个人,承担长短途运输业务等。
农忙过后,大多数农业机械都会进入“休眠”状态,可广西荔浦县茶城乡村民们自发组织的农用车队却能见缝插针大捞“外快”。该乡过村古卜屯村民陈高福,他是一个普通的手拖司机,去年,当他了解到平乐县修路工程需大量用车后,把信息及时反馈给了农机管理协会。经管理协会协调,他们很快就组建了由18台拖拉机组成的车队到工地,经过6个月的劳动,每台车获得了3万多元的纯收入。
经营型
将本地农产品运出去,同时将外地的农产品运进来,进行异地销售和贩运。
孙耿镇寨子村位于济南北部,距济南市区仅10公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孙耿镇寨子村一部分有头脑、敢于创新的村民开始尝试着从本地收购蔬菜后,到济南的大市场上去卖,并逐步掌握了市场行情,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刘福建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从1999年开始贩蔬菜,到如今,不仅修建了二层小楼,而且购买了汽车,大型农业机械,成了当地有名的富裕户。在这一部分人的带动下,寨子村的村民个个不甘落后,二轮车、三轮车、汽车组成了一支贩蔬菜的生力军,每到农闲时机,都忙的不亦乐乎,收入也是年年增长,一年下来,每人至少能纯收入1万元,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阳光大道。
种养型
利用庭院作文章,建大棚温室精种各类细菜、室内育蘑茹、木耳,养殖各类畜禽和特种动物以及花鸟鱼虫等。
建温室大棚已经成了很多农户发家致富的新选择。近几年蔬菜价格剧增,市场需求旺盛,温室大棚不仅可以培育反季节蔬菜水果等,也减少了一些自然灾害。春节更是蔬菜销售的旺季,趁着年前年后能买个好价钱。陈彩花家中有4个温室大棚,采用春种黄瓜、菠菜,秋种西红柿等科学茬口法,年纯收入2万多元。在这个村像她这样冬闲时节靠大棚蔬菜致富的农民有很多,占全村的65%以上。
学习型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人们也逐步意识到,要搞好农村产业,就离不开农业技术的指导。农闲时节农民改变了以往打麻将、看电视的习惯,挤出时间,大量阅读农业技术书籍,学习农业技术知识,了解最新的实用技术。
这些真的可以赚到钱吗?当然可以!下面就来看看他们时怎么借着“农闲”来赚钱的。
农闲做柿饼 家门口赚钱
眼下正是加工柿饼的好时节,11月24日,记者来到青州市王府街道温南峪村,看到这里的妇女们都在忙着加工柿饼,处处是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11月24日,记者了解到,该村盛产柿子,村里带领妇女们寻找出了一条就地取材、就地招工的致富门路。加工柿饼,不仅解决了当地柿子的销路,还解决了山村妇女农闲时的就业问题。
全村妇女加工柿饼
当日上午,记者来到地处半山腰的温南峪村看到,村内村外,到处都是柿子树,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香甜的柿子味。村里几乎每一块空地上,都有三五成群的妇女在忙着加工柿饼。满眼金灿灿的柿饼,格外好看。
加工柿饼,需先削皮,然后串成串,放在搭好的木架上晾晒。晾到半干再取下,在苇席上继续晾晒。等到柿饼外硬内软后,再装箱让其生霜,温度越低,上霜越好。
58岁的杨在兰一边加工柿饼一边对记者说,进入11月后,村里的妇女就开始忙着加工柿饼了,要一直忙到年底,“我们这是给村里收购柿子的村民加工的,这样很好,不仅我们自己家的柿子好卖了,还能赚到加工费。”
74岁老太轻松赚钱
一位头发银白的老人正用铁钳剪着手中柿饼上的白绳。她告诉记者,她叫崔秀英,已经74岁了,是温南峪村村民。“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坐在家门口干点活,也累不着,还活动筋骨呢。”崔秀英告诉记者,虽然她干活相对慢点,但一天下来也能挣30多元,手脚利索的小媳妇一天能挣50多元。
一名姓段的中年妇女告诉记者,她今年52岁,“现在农闲在家没事干,就和村民们在这里加工柿饼,聊着天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还能挣几个钱补贴家用。”该村民告诉记者,现在正是加工柿饼的好时候,村里几乎所有妇女都忙起来了。
解决了妇女就业
温南峪村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他们村地处二龙山半山腰,全村仅有100多户村民,这里缺水,村民们就靠山吃山,家家户户都种柿子树。这几年,村里带领村民寻找出了一条致富门路,部分村民负责收购柿子,然后就地招工,组织村里的妇女加工柿饼。这样一举两得,柿子有了销路,也有效解决了山村妇女的农闲就业问题,妇女们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补贴家用。
该村干部说,他们村的柿饼一般销往东北一带,也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柿子含有丰富的纤维素、钙、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铁、碘等微量元素,具有清热、润肠、降压等作用,对高血压、便秘、痔疮等疾病有良好疗效。加上他们的柿子是少核或无核品种,深受人们喜爱。
农闲制草绳 废草变“黄金”
稻秸秆往往被农户作为废草一烧了之,而在江苏南通通州区平东镇,稻秸秆成了“宝贝”。这个镇的南通黄金秸秆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4个多月来,组织周边农户利用农闲制草绳,为村民开辟出了一条新的增收途径,秸秆焚烧现象也销声匿迹了。
11日上午,记者在位于金桥村的南通黄金秸秆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点看到,10台秸秆加工机械正火力全开。家住赵甸居的金贵泉中风15年,病情好转后一直赋闲在家,一个星期前,他来这里学机器搓绳。
而家住金桥村15组77岁的陈海余已经尝到了甜头。老陈家有两个残疾人,日子过得紧巴,制草绳让他有了一笔外快。
去年11月,通州区供销总社和南通和盛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共同投资成立了黄金秸秆加工合作社,向农户免费分发了350台秸秆加工机械,并统一回收草绳。家住金桥村1组的孙桂芝家中有4亩水稻,拿到加工机械后,家里的稻草一下子找到了好去处,已经送来的22捆草绳,就消化了近一亩田的稻草。
据测算,一亩水稻约产生1000斤稻草,通过机械加工,一个普通劳力每天可生产9到10饼草绳, 消化稻草90斤左右,可净得收入40多元。目前,黄金合作社已在平东镇赵甸、金桥等7个村设立了分社,为农户制绳提供指导和服务,到目前为止,已经加工草绳6000捆,近30万斤。
农闲种土豆成致富新招
提起秋冬种土豆,怀集县连麦镇万坪村的村民都认为这是不可能成功的项目。之前,有村民曾尝试过种植土豆,但由于霜冻的影响,大部分土豆苗被冻死,收成寥寥无几。而如今,万坪村20亩土豆长势良好,村民也看到了一条增收的道路。
近日,万坪村支书、村委会主任莫健带着记者来到土豆种植田,拨开土豆的枝叶,只见土豆根部被一大片黑色薄膜覆盖,挖开泥土,露出一个个鸡蛋般大小的土豆。莫健告诉记者,薄膜的作用主要是保温,避免低温天气冻坏土豆苗,同时可以减少杂草,有利于土豆生长。“这些土豆在四月初就可以收成,每亩产量预计5000斤,亩收益3500元左右。”万坪村有9个自然村,总人口3100多人,其中贫困户35户184人。该村是典型的劳务输出村,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村里剩下老人和妇女儿童。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靠出租的几百亩山林地,每年收入4000多元。对于怎样发展农村经济,村委会一筹莫展。
中山市委组织部的扶贫人员到来后,不仅为村里修好了几条水泥路,建设村委会办公楼,改变了村容村貌,更重要的是,他们开阔了村民的视野,提供了脱贫致富的新思路。
针对村里劳动力偏弱的现状,驻村干部与村干部一起探讨,查阅了多年当地的气候数据,寻找一条适合当地情况的发展之路,决定在秋收与春种之间试种土豆。莫健说,每年这段时间,村民的地都是闲置的,在这期间种土豆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又不会对春种带来大的影响,能给村民带来一些额外收入,种植土豆也不需要投入太多的劳力,村民会比较容易接受。当试种土豆的想法提出后,不少村民发出质疑的声音:每年的冬季都会有霜冻,土豆不可能种植成功。现在,20亩土豆长势茂盛,不少村民也表示今年愿意试一试。土豆收成之后,高要一间公司将以每公斤1.4元的保底价收购,“我现在对种植的土豆很有信心”,莫健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目前已经基本掌握种植土豆的技术,明年打算把种植面积扩大到100亩,使村民多一份收益。”
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不会打算一世穷”。精打细算,做个农家好当家非常重要。致富的大门永远为我们打开,就看大家能不能找到她。
文章来源馥稷生物平面媒体战略合作《有机慢生活》杂志
上一篇: 欧洲丹麦的农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