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的“农资变量”
发布时间:2015/01/06 现代农业 浏览次数:576
“四个现代化”从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开始提出,一直到今天成为新一代领导人接力实现的目标,它凝聚了多少代中国人的光荣与梦想。2014年12月下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突出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按照惯例,会议讨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将作为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为什么“农业现代化”又成为焦点?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目前仍是突出的“短板”。分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现状,与快速推进的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相比,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滞后,严重影响了“四化”的同步发展。新一届国家领导集体特别强调“系统思维”,用“短板”来表述农业现代化,显然是将农业放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做出的评价。“短板”,用老百姓的话就叫“拖后腿”,用学者的话就是:农业现代化成为我国“四化”建设中的“关键变量”——它的质量、进程决定着“四化”整体目标的实现。
这个“关键变量”目前遇到了哪些困难使它成为有可能拖后腿的“落后分子”?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随着国内外环境条件变化和长期粗放式经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专家分析说,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上有生产成本上升、财政补贴压力加大两块“天花板”,下有环境与资源双重约束的两道“紧箍咒”。农业能否可持续发展成为一大问题。靠什么破“天花板”、解“紧箍咒”?只有靠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靠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从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集约经营上来。
这个结论就把农资产业的重要地位和责任凸显出来:农业现代化是事关“四化”的“关键变量”,农资又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变量”。过去我们津津乐道于“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如果这句话更多体现的是化肥行业的贡献和作用的话;那么,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农资变量”,是不是让我们感到了莫大的压力!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我们必须看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农资行业肩负的历史重任责无旁贷。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发挥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同时,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这既是提升农业这个“关键变量”的方向和途径,也为农资这个“重要变量”提出了具体任务。
首先要转变农资服务农业的理念与思路,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环境友好型转变。过去农业生产过度依赖农药和化肥投入,造成土壤地力下降,环境问题加重,给农产品质量安全也带来隐患。解铃还须系铃人。农资行业面对这个历史性的转变,既不能因为过去的贡献而感到委屈,也不能瞻前顾后丧失时机。其次要积极投身到农业规模化、一二三产业互动的进程中,为规模化保驾护航,也积极探索参与规模化的途径,用环保健康的新产品为观光农业、优质农产品提供“背书”,使“农资变量”成为中国农业永远的正能量。
来自金农网
上一篇: 有机农业产量已经接近常规农业
下一篇: 【运筹帷幄】农庄的运营分析和策略选择